![]() |
|||
![]() |
![]() |
本標準是對JB/T 10093—1999(ZB K42 006—89)《感應調壓器》進行的修訂。
本標準僅對感應調壓器的特殊部分提出要求,其余部分應符合JB 8749—1998《調壓器 通用技術要求》的有關規定。
本標準較前版JB/T 10093—1999《感應調壓器》標準有以下幾點改變:
a) 將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列入本標準;
b) 產品的容量規格較前版標準有所增加;
c) 根據總損耗、空載電流與額定容量的內在聯系,即單相產品的總損耗、空載電流與三相產品的總損耗、空載電流之間的對應關系,對產品的兩項主要性能參數——總損耗和空載電流進行了局部調整;
本標準由全國變壓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。
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:沈陽變壓器研究所、上海電壓調整器廠、時冠電氣(上海)有限公司、博山調壓器廠。
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:時冠電氣(上海)有限公司、上海森普電器研究所。
本標準起草人:許開平、陸萬烈、樊育球、張景洲、郭錫泉、劉國玉
本標準于1989年7月首次發布,標準編號ZB K42 006—89,1999年標準代號調整為JB/T 10093—1999,本次為第一次修訂。
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JB/T 10093—1999。
本標準委托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負責解釋。
國家機械工業局 2000-11-29 批準 |
感 應 調 壓 器
Induction voltage regulator
|
2001-01-01 實施 |
![]() |
本標準規定了感應調壓器的定義、產品型號、冷卻方式的標志、基本規格、性能參數、使用條件、技術要求、試驗方法等。
本標準適用于電壓級次為10 kV及以下、連續工作、無級調節的感應調壓器(包括干式自冷、油浸自冷和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)。
本標準僅對感應調壓器的特殊部分提出要求,其余部分應符合JB 8749的有關規定。
額定容量或電壓規格未列入本標準的感應調壓器,也可參照使用本標準的有關條款。
感應調壓器(以下簡稱調壓器)主要用于負載電壓可無級、平滑調節的各種場合。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在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JB 8749—1998 調壓器 通用技術要求
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。本標準未規定的術語和定義按JB 8749—1998第3章的有關規定。
3.1 補償繞組
單相調壓器中用來補償二次串聯繞組所產生的橫軸磁勢分量的繞組。因其自行短接,又被稱為短路繞組。
3.2 全自耦聯接
調壓器的繞組接法為:公共繞組接至輸入端作為激磁繞組,二次串聯繞組的一端接至輸入端,另一端接至輸出端。
3.3 降壓自耦聯接
調壓器的繞組接法為:一次串聯繞組與公共繞組串聯后接至輸入端作為激磁繞組,二次串聯繞組的一端接至一次串聯繞組與公共繞組的串接點,另一端接至輸出端。
3.4 輸出電壓范圍
調壓器輸入端施加額定頻率的額定輸入電壓,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至額定負載(功率因數為0.8滯后)時輸出電壓最大值之間范圍。輸出電壓規定達到的最大值即為額定輸出電壓。
3.5 負載損耗
調壓器輸出端在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位置短接,輸入端施加額定頻率的電壓,當短路電流等于額定輸出電流時,所吸取的并折算到參考溫度(見JB 8749—1998中7.1)后的有功功率。
4.1 產品型號
調壓器產品型號按JB 8749—1998中4.2的規定。
例1:TDGA—10 表示10 kVA、0.5 kV級、單相、干式自冷感應調壓器。
例2:TSA—500/10 表示500 kVA、10 kV級、三相、油浸自冷感應調壓器。
例3:TSGAFL—1000 表示1000 kVA、0.5 kV級、鋁導線、三相、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。
4.2 冷卻方式的標志
調壓器冷卻方式的標志按JB 8749—1988中4.3的規定。
例1:AN—表示干式、空氣為自然對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干式自冷”表示。
例2:ONAN—表示油浸式、內部的油流為自然熱對流循環、外部的空氣為自然對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油浸自冷”表示。
例3:AF—表示干式、用風扇抽出內部熱空氣或直接吹冷產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干式風冷”表示。
4.3 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4.3.1 額定值
調壓器額定值應符合JB 8749—1998中4.4.1和4.4.2的規定。
4.3.2 繞組聯結圖
![]() |
調壓器繞組聯結圖應符合圖1~圖4的規定。
|
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
|
|
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圖1 單相全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|
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
|
||||||||||
|
|
|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
|
|||||||
|
|||||||
|
|||||||
圖2 單相降壓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
|
|
|
|
|
|
圖3 三相全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![]() |
||||
|
||||
|
||||
![]() |
圖4 三相降壓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圖1~圖4中:Wg——公共繞組;
WC1——一次串聯繞組;
WC2——二次串聯繞組;
WB——補償繞組。
4.3.3 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應符合表1~表3的規定。
表1 干式自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 kVA |
相數 |
頻率 Hz |
額定輸 入電壓 V |
輸出電 壓范圍 V |
額定輸 出電流 A |
總損耗 (75℃) W |
空載電流 A |
繞組 聯結 圖 |
6.3 |
1 |
50 |
220 |
0~400 |
15.8 |
400 |
6.7 |
圖1 |
380 |
0~650 |
9.7 |
400 |
3.9 |
||||
8 |
220 |
0~400 |
20 |
475 |
8.3 |
|||
380 |
0~650 |
12.3 |
475 |
4.8 |
||||
10 |
220 |
0~400 |
25 |
560 |
10 |
|||
380 |
0~650 |
15.4 |
560 |
5.8 |
||||
12.5 |
220 |
0~400 |
31.3 |
670 |
12.2 |
|||
380 |
0~650 |
19.2 |
670 |
7.1 |
||||
10 |
3 |
50 |
380 |
0~650 |
8.9 |
630 |
3.4 |
圖3 |
12.5 |
380 |
0~650 |
11.1 |
750 |
4.1 |
|||
16 |
380 |
0~650 |
14.2 |
900 |
5 |
|||
20 |
380 |
0~650 |
17.8 |
1060 |
6.2 |
表2 油浸自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 kVA |
相數 |
頻率 Hz |
額定輸 入電壓 V |
輸出電 壓范圍 V |
額定輸 出電流 A |
總損耗 (75℃) W |
空載電流 A |
繞組 聯結 圖 |
16 |
1 |
50 |
220 |
0~400 |
40 |
900 |
11.2 |
圖1 |
380 |
0~650 |
24.6 |
900 |
6.5 |
||||
20 |
220 |
0~400 |
50 |
1060 |
13.6 |
|||
380 |
0~650 |
30.8 |
1060 |
8 |
||||
25 |
220 |
0~400 |
62.5 |
1250 |
17 |
|||
380 |
0~650 |
38.5 |
1250 |
9.8 |
||||
31.5 |
220 |
0~400 |
78.8 |
1500 |
20.6 |
|||
380 |
0~650 |
48.5 |
1500 |
11.8 |
||||
40 |
220 |
0~400 |
100 |
1800 |
25 |
|||
380 |
0~650 |
61.5 |
1800 |
14.5 |
||||
50 |
220 |
0~400 |
125 |
2120 |
30.7 |
|||
380 |
0~650 |
76.9 |
2120 |
18 |
||||
63 |
220 |
0~400 |
158 |
2500 |
37.5 |
|||
380 |
0~650 |
96.9 |
2500 |
21.8 |
||||
80 |
220 |
0~400 |
200 |
3000 |
46.2 |
|||
380 |
0~650 |
123 |
3000 |
26.5 |
||||
100 |
220 |
0~400 |
250 |
3550 |
56 |
|||
380 |
0~650 |
154 |
3550 |
32.5 |
||||
125 |
220 |
0~400 |
313 |
4250 |
69 |
|||
380 |
0~650 |
192 |
4250 |
40 |
||||
160 |
220 |
0~400 |
400 |
5000 |
85 |
|||
380 |
0~650 |
246 |
5000 |
48.7 |
||||
200 |
220 |
0~400 |
500 |
6000 |
103 |
|||
380 |
0~650 |
308 |
6000 |
60 |
||||
250 |
220 |
0~400 |
625 |
7100 |
125 |
|||
380 |
0~650 |
385 |
7100 |
73 |
||||
315 |
220 |
0~400 |
788 |
8500 |
155 |
|||
380 |
0~650 |
485 |
8500 |
90 |
||||
400 |
380 |
0~650 |
615 |
10000 |
109 |
|||
6000 |
0~6300 |
63.5 |
10600 |
9.3 |
圖2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38.1 |
11200 |
5.8 |
||||
500 |
380 |
0~650 |
769 |
11800 |
132 |
圖1 |
||
6000 |
0~6300 |
79.4 |
12500 |
11.2 |
圖2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47.6 |
13200 |
7.1 |
||||
630 |
380 |
0~650 |
969 |
14000 |
165 |
圖1 |
||
6000 |
0~6300 |
100 |
15000 |
13.6 |
圖2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60 |
16000 |
8.8 |
||||
800 |
380 |
0~650 |
1231 |
17000 |
200 |
圖1 |
||
6000 |
0~6300 |
127 |
18000 |
17 |
圖2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76.2 |
19000 |
10.6 |
表2(完)
額定容量 kVA |
相數 |
頻率 Hz |
額定輸 入電壓 V |
輸出電 壓范圍 V |
額定輸 出電流 A |
總損耗 (75℃) W |
空載電流 A |
繞組 聯結 圖 |
1000 |
1 |
50 |
380 |
0~650 |
1538 |
20000 |
243 |
圖1 |
6000 |
0~6300 |
159 |
21200 |
20.6 |
圖2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95.2 |
22400 |
12.8 |
||||
20 |
3 |
50 |
380 |
0~650 |
17.8 |
1180 |
4.6 |
圖3 |
25 |
380 |
0~650 |
22.2 |
1400 |
5.6 |
|||
31.5 |
380 |
0~650 |
28 |
1700 |
6.9 |
|||
40 |
380 |
0~650 |
35.5 |
2000 |
8.5 |
|||
50 |
380 |
0~650 |
44.4 |
2360 |
10.3 |
|||
63 |
380 |
0~650 |
56 |
2800 |
12.5 |
|||
80 |
380 |
0~650 |
71.1 |
3350 |
15.5 |
|||
100 |
380 |
0~650 |
88.8 |
4000 |
19 |
|||
125 |
380 |
0~650 |
111 |
4750 |
23 |
|||
160 |
380 |
0~650 |
142 |
5600 |
28 |
|||
200 |
380 |
0~650 |
178 |
6700 |
34.5 |
|||
250 |
380 |
0~650 |
222 |
8000 |
42.5 |
|||
315 |
380 |
0~650 |
280 |
9500 |
51.5 |
|||
400 |
380 |
0~650 |
355 |
11200 |
63 |
|||
500 |
380 |
0~650 |
444 |
13200 |
77.5 |
|||
630 |
380 |
0~650 |
560 |
16000 |
95 |
|||
6000 |
0~6300 |
57.7 |
17000 |
8 |
圖4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34.6 |
18000 |
5 |
||||
800 |
380 |
0~650 |
711 |
19000 |
115 |
圖3 |
||
6000 |
0~6300 |
73.3 |
20000 |
9.8 |
圖4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44 |
21200 |
6.2 |
||||
1000 |
380 |
0~650 |
888 |
22400 |
140 |
圖3 |
||
6000 |
0~6300 |
91.6 |
23600 |
11.8 |
圖4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55 |
25000 |
7.5 |
||||
1250 |
380 |
0~650 |
1110 |
26500 |
175 |
圖3 |
||
6000 |
0~6300 |
115 |
28000 |
14.5 |
圖4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68.7 |
30000 |
9.3 |
||||
1600 |
380 |
0~650 |
1421 |
31500 |
212 |
圖3 |
||
6000 |
0~6300 |
147 |
33500 |
18 |
圖4 |
|||
10000 |
0~10500 |
88 |
35500 |
11.2 |
調壓器使用條件除應符合JB 8749—1998第5章的規定外,還應符合下列要求:
a) 戶內使用;
b) 不能并聯運行。
6 技術要求
6.1 結構
表3 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 kVA |
相數 |
頻率 Hz |
額定輸 入電壓 V |
輸出電 壓范圍 V |
額定輸 出電流 A |
總損耗 (75℃) W |
空載電流 A |
繞組 聯結 圖 |
250 |
1 |
50 |
380 |
0~650 |
385 |
9000 |
92.5 |
圖1 |
315 |
485 |
10600 |
112 |
|||||
400 |
615 |
11200 |
122 |
|||||
500 |
769 |
13200 |
150 |
|||||
630 |
969 |
16000 |
185 |
|||||
400 |
3 |
50 |
380 |
0~650 |
355 |
14000 |
80 |
圖3 |
500 |
444 |
17000 |
97.5 |
|||||
630 |
560 |
18000 |
106 |
|||||
800 |
711 |
21200 |
128 |
|||||
1000 |
888 |
25000 |
160 |
注:表1~表3中按頻率50 Hz設計的調壓器,允許在60 Hz的頻率下運行,但調壓器仍按頻率50 Hz及相應的性
能參數進行考核。
調壓器的端子標志應與本標準圖1~圖4相一致,其余結構要求按JB 8749—1998中6.1的規定。
6.2 允許偏差
調壓器總損耗和空載電流的允許偏差按JB 8749—1998中6.2的規定。
6.3 絕緣水平
調壓器絕緣水平按JB 8749—1998中6.3的規定。
6.4 溫升
調壓器溫升按JB 8749—1998中6.4的規定。
6.5 操動機構
調壓器傳動機構的操作方式以電動為主,手動為輔,當調壓器扇形蝸輪轉到兩個極限位置時,限位開關應立即切斷伺服電動機的電源,使調壓器主軸停止轉動。若限位開關失靈,扇形蝸輪應與蝸桿脫離嚙合,以確保主軸停止轉動;當蝸桿反方向轉動時,扇形蝸輪應與蝸桿自動恢復嚙合,以使傳動機構投入正常工作。
6.6 輸出電壓范圍
6.6.1 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時,其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應不大于額定值的5%。
6.6.2 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,輸出端接以額定負載(功率因數為0.8滯后)時,其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允許較額定輸出電壓低2%。
6.7 輸出電壓不對稱度
三相調壓器在三相輸入電壓對稱且為額定值條件下,三相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的不對稱度應不大于1%。
6.8 輸出電壓特性
當輸入電壓為額定值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特性曲線應連續、平滑??蛰d輸出電壓特性曲線U20=
|
|
|
|
![]() |
f(β)見圖5。β為調壓器轉子繞組對定子繞組相對角位移α(電角度)的補角。當兩繞組極性相反時,α=180°,β=0°,空載輸出電壓為最小值U20min;當兩繞組極性相同時,α=0°,β=180°,空載輸出電壓達到最大值U20max。
![]() |
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
|
|
||||||||||
a)單相 b)三相
圖5 感應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特性曲線U20=f(β)
6.9 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且波形畸變率不大于2%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在5%~25%輸出電壓范圍內,其波形畸變率應不大于10%;在25%以上輸出電壓范圍內,其波形畸變率應不大于5%。
6.10 調壓時間
電動調壓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從最小值調至最大值(或反之)所需時間應為1 min~1.5 min。
6.11 過載能力
在應急使用的特殊情況下,允許調壓器按表4過載(超過額定輸出電流)運行。
表4 過載能力
過 載 率 % |
25 |
50 |
75 |
100 |
|
過載時間 min |
干式自冷(AN)調壓器 |
40 |
20 |
10 |
5 |
干式風冷(AF)調壓器 |
80 |
40 |
20 |
10 |
|
油浸自冷(ONAN)調壓器 |
120 |
60 |
30 |
15 |
6.12 聲級水平
調壓器在空載運行時,聲級水平按制造廠和用戶協議確定。
7.1 試驗的一般要求
試驗的一般要求按JB 8749—1998中7.1的規定。
7.2 試驗項目
試驗分類按JB 8749—1998中7.2的規定。
例行試驗、型式試驗和特殊試驗的試驗項目見表5~表7。
表5 例行試驗
試 驗 項 目 |
技術要求條款 |
試驗方法條款 |
一般(外觀)檢查 |
6.1 |
7.3.1 |
繞組電阻測量及標志檢查 |
— |
7.3.2 |
工頻耐壓試驗 |
6.3 |
7.3.3,7.3.5 |
感應耐壓試驗 |
6.3 |
7.3.4,7.3.5 |
操動機構試驗 |
6.5 |
7.3.6 |
空載試驗 |
6.2 |
7.3.7 |
負載試驗 |
6.2 |
7.3.8 |
表6 型式試驗
試 驗 項 目 |
技術要求條款 |
試驗方法條款 |
輸出電壓范圍試驗 |
6.6 |
7.3.9 |
輸出電壓不對稱度測定 |
6.7 |
7.3.10 |
輸出電壓特性試驗 |
6.8 |
7.3.11 |
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測定 |
6.9 |
7.3.12 |
調壓時間測定 |
6.10 |
7.3.13 |
溫升試驗 |
6.4 |
7.3.14 |
表7 特殊試驗
試 驗 項 目 |
技 術 要 求 條 款 |
試驗方法條款 |
過載能力試驗 |
6.11 |
7.3.15 |
聲級測定 |
6.12 |
7.3.16 |
7.3 試驗方法
除本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外,其余按JB 8749—1998中7.3的規定。
7.3.1 一般(外觀)檢查
一般(外觀)檢查按JB 8749—1998中7.3.1的規定。
7.3.2 繞組電阻測量及標志檢查
繞組電阻測量按JB 8749—1998中7.3.2的規定。
通過電阻測量,確認輸入、輸出端標志與圖1~圖4的一致性。
7.3.3 工頻耐壓試驗
工頻耐壓試驗前,先測量調壓器繞組的絕緣電阻,其值應符合表8的規定。
表8 絕緣電阻參考值
冷卻方式 |
干式自冷、干式風冷 |
油 浸 自 冷 |
||||||
電壓級次 kV |
1 |
3 |
6 |
10 |
1 |
3 |
6 |
10 |
絕緣電阻 MΩ |
10 |
20 |
30 |
50 |
20 |
30 |
50 |
100 |
絕緣電阻值僅作工頻耐壓試驗時參考,但不作考核。
工頻耐壓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3的規定。
7.3.4 感應耐壓試驗
感應耐壓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4的規定。
注:允許以額定頻率、1.3倍額定輸入電壓、歷時5 min的感應耐壓試驗代替。
7.3.5 重復的絕緣試驗
重復的絕緣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5的規定。
7.3.6 操動機構試驗
操動機構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6的規定。
7.3.7 空載試驗
空載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7的規定。
a) 測量數據
U0——輸入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,V;
I0——空載電流,A;
P0——空載損耗,W;
U20min——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(三相為線電壓),V;
U20max——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(三相為線電壓),V;
t0——空載試驗時的環境溫度,℃。
b) 數據折算
當輸入電壓U0不等于額定輸入電壓U1N時,還應按以下公式進行折算:
=I0(U1N/U0) A
=P0(U1N/U0)2 W
′=U20min(U1N/U0) V
′=U20max(U1N/U0) V
7.3.8 負載試驗
負載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8的規定。
a) 測量數據
US——阻抗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,V;
I1S——輸入電流,A;
I2S——短路電流(等于額定輸出電流I2N,也可以不小于I2N的50%),A;
I2N——額定輸出電流,A;
PS——負載損耗,W;
tS——負載試驗時的環境溫度,℃。
b) 數據折算
當短路電流I2S不等于額定輸出電流I2N時,還應按以下公式進行折算:
=US(I2N/I2S) V
′=I1S(I2N/I2S) A
=PS(I2N/I2S)2 W
c) 總損耗
調壓器總損耗按以下公式計算:
Pr=m[2RC1+
2RC2+(I1S-I2S)2Rg] W
Pa=Ps-Pr W
Psr=(Pr
ΣP=P0+Psr W
式中:Pr、Pa——分別為負載試驗時的電阻損耗和附加損耗,W;
m——相數,單相為1,三相為3;
RC1、RC2、Rg——分別為ts溫度時調壓器的一次、二次串聯繞組和公共繞組的電阻,Ω;
Psr——校正到參考溫度tr的負載損耗,W;
K——常數,銅導線為235,鋁導線為225;
tr——參考溫度,油浸調壓器的參考溫度為75℃,干式調壓器的參考溫度較其溫升限值再加
20 K;
P0——折算到U1N時的空載損耗,W;
ΣP——調壓器總損耗,W。
7.3.9 輸出電壓范圍試驗
a) 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
將空載試驗所測得的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U20min,折算到輸入電壓為額定值U1N時的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′,折算公式如下:
′=U20min(U1N/U0) V
b) 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
根據空載試驗和負載試驗所測得的數據,折算到輸入電壓為額定值U1N,功率因數為0.8(滯后)的額定負載時,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U2max按以下公式計算:
ur=/U1N100%
ux=·100%
Δu=urcosΦ2+uxsinΦ2+(ursinΦ2-uxcosΦ2)2
U2max=(1-Δu)U20maxUIN/U0
式中:ur、ux——分別為最大輸出電壓位置時的電阻電壓、電抗電壓的百分值;
Δu——電壓調整率;
Φ2——負載功率因數角,額定功率因數時,cosΦ2=0.8,sinΦ2=0.6。
7.3.10 輸出電壓不對稱度測定
輸出電壓不對稱度測定按JB 8749—1998中7.3.9的規定。
7.3.11 輸出電壓特性試驗
輸出電壓特性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11的規定。
7.3.12 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測定
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測定按JB 8749—1998中7.3.12的規定。
7.3.13 調壓時間測定
調壓時間測定按JB 8749—1998中7.3.13的規定。
7.3.14 溫升試驗
溫升試驗時,調壓器的輸出電壓應處于最大值位置。
溫升試驗按JB 8749—1998附錄C的規定。
根據測試數據,溫升按以下公式計算:
Δθoi=(toi-ta)(
Δθw=
式中:Δθoi——油浸調壓器溫升穩定后的頂層油溫升,K;
ΔθW——溫升穩定后的繞組平均溫升,K;
toi——溫升穩定后的頂層油溫度,℃;
ta——溫升穩定后的環境溫度(外部冷卻介質溫度),℃;
R1、R2——分別為繞組冷態電阻和熱態電阻,Ω;
t1——測量繞組冷態電阻R1時的繞組溫度,℃。調壓器靜置24 h后,對油浸ON冷卻方式,頂層油溫度可視為繞組溫度;對干式AN、AF冷卻方式,環境溫度也可視為繞組溫度;
K——常數,銅導線為235,鋁導線為225;
ΣP、ΣPD——分別為試驗時施加的總損耗和規定應施加的總損耗,W。ΣP與ΣPD之差應在
±20%范圍內;
本標準是對JB/T 10093—1999(ZB K42
006—89)《感應調壓器》進行的修訂。
本標準僅對感應調壓器的特殊部分提出要求,其余部分應符合JB 8749—1998《調壓器 通用技術要求》的有關規定。
本標準較前版JB/T 10093—1999《感應調壓器》標準有以下幾點改變:
a) 將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列入本標準;
b) 產品的容量規格較前版標準有所增加;
c) 根據總損耗、空載電流與額定容量的內在聯系,即單相產品的總損耗、空載電流與三相產品的總損耗、空載電流之間的對應關系,對產品的兩項主要性能參數——總損耗和空載電流進行了局部調整;
本標準由全國變壓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。
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:沈陽變壓器研究所、上海電壓調整器廠、時冠電氣(上海)有限公司、博山調壓器廠。
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:時冠電氣(上海)有限公司、上海森普電器研究所。
本標準起草人:許開平、陸萬烈、樊育球、張景洲、郭錫泉、劉國玉
本標準于1989年7月首次發布,標準編號ZB K42 006—89,1999年標準代號調整為JB/T 10093—1999,本次為第一次修訂。
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JB/T 10093—1999。
本標準委托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負責解釋。
國家機械工業局 2000-11-29 批準
感 應 調 壓 器
Induction voltage regulator
2001-01-01 實施
本標準規定了感應調壓器的定義、產品型號、冷卻方式的標志、基本規格、性能參數、使用條件、技術要求、試驗方法等。
本標準適用于電壓級次為10
kV及以下、連續工作、無級調節的感應調壓器(包括干式自冷、油浸自冷和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)。
本標準僅對感應調壓器的特殊部分提出要求,其余部分應符合JB 8749的有關規定。
額定容量或電壓規格未列入本標準的感應調壓器,也可參照使用本標準的有關條款。
感應調壓器(以下簡稱調壓器)主要用于負載電壓可無級、平滑調節的各種場合。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在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JB
8749—1998 調壓器 通用技術要求
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。本標準未規定的術語和定義按JB 8749—1998第3章的有關規定。
3.1 補償繞組
單相調壓器中用來補償二次串聯繞組所產生的橫軸磁勢分量的繞組。因其自行短接,又被稱為短路繞組。
3.2 全自耦聯接
調壓器的繞組接法為:公共繞組接至輸入端作為激磁繞組,二次串聯繞組的一端接至輸入端,另一端接至輸出端。
3.3 降壓自耦聯接
調壓器的繞組接法為:一次串聯繞組與公共繞組串聯后接至輸入端作為激磁繞組,二次串聯繞組的一端接至一次串聯繞組與公共繞組的串接點,另一端接至輸出端。
3.4 輸出電壓范圍
調壓器輸入端施加額定頻率的額定輸入電壓,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至額定負載(功率因數為0.8滯后)時輸出電壓最大值之間范圍。輸出電壓規定達到的最大值即為額定輸出電壓。
3.5 負載損耗
調壓器輸出端在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位置短接,輸入端施加額定頻率的電壓,當短路電流等于額定輸出電流時,所吸取的并折算到參考溫度(見JB 8749—1998中7.1)后的有功功率。
4.1 產品型號
調壓器產品型號按JB 8749—1998中4.2的規定。
例1:TDGA—10 表示10 kVA、0.5 kV級、單相、干式自冷感應調壓器。
例2:TSA—500/10 表示500 kVA、10 kV級、三相、油浸自冷感應調壓器。
例3:TSGAFL—1000 表示1000 kVA、0.5 kV級、鋁導線、三相、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。
4.2 冷卻方式的標志
調壓器冷卻方式的標志按JB
8749—1988中4.3的規定。
例1:AN—表示干式、空氣為自然對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干式自冷”表示。
例2:ONAN—表示油浸式、內部的油流為自然熱對流循環、外部的空氣為自然對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油浸自冷”表示。
例3:AF—表示干式、用風扇抽出內部熱空氣或直接吹冷產品的冷卻方式,這種冷卻方式還可用“干式風冷”表示。
4.3 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4.3.1 額定值
調壓器額定值應符合JB
8749—1998中4.4.1和4.4.2的規定。
4.3.2 繞組聯結圖
WC2
A
a
輸入
Wg
WB
X
圖1 單相全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A
WC1
輸入
a
Wg
WB
X
圖2 單相降壓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WC2
a
Wg
A
c
C
Wg
WC1
WC2
b
a
A
輸出
圖3 三相全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c
C
圖4 三相降壓自耦感應調壓器繞組聯結圖
圖1~圖4中:Wg——公共繞組;
WC1——一次串聯繞組;
WC2——二次串聯繞組;
WB——補償繞組。
4.3.3 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應符合表1~表3的規定。
表1 干式自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
kVA
相數
頻率
Hz
額定輸
入電壓
V
輸出電
壓范圍
V
額定輸
出電流
A
總損耗
(75℃)
W
空載電流
A
繞組
聯結
圖
6.3
1
50
220
0~400
15.8
400
6.7
圖1
380
0~650
9.7
400
3.9
8
220
0~400
20
475
8.3
380
0~650
12.3
475
4.8
10
220
0~400
25
560
10
380
0~650
15.4
560
5.8
12.5
220
0~400
31.3
670
12.2
380
0~650
19.2
670
7.1
10
3
50
380
0~650
8.9
630
3.4
圖3
12.5
380
0~650
11.1
750
4.1
16
380
0~650
14.2
900
5
20
380
0~650
17.8
1060
6.2
表2 油浸自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
kVA
相數
頻率
Hz
額定輸
入電壓
V
輸出電
壓范圍
V
額定輸
出電流
A
總損耗
(75℃)
W
空載電流
A
繞組
聯結
圖
16
1
50
220
0~400
40
900
11.2
圖1
380
0~650
24.6
900
6.5
20
220
0~400
50
1060
13.6
380
0~650
30.8
1060
8
25
220
0~400
62.5
1250
17
380
0~650
38.5
1250
9.8
31.5
220
0~400
78.8
1500
20.6
380
0~650
48.5
1500
11.8
40
220
0~400
100
1800
25
380
0~650
61.5
1800
14.5
50
220
0~400
125
2120
30.7
380
0~650
76.9
2120
18
63
220
0~400
158
2500
37.5
380
0~650
96.9
2500
21.8
80
220
0~400
200
3000
46.2
380
0~650
123
3000
26.5
100
220
0~400
250
3550
56
380
0~650
154
3550
32.5
125
220
0~400
313
4250
69
380
0~650
192
4250
40
160
220
0~400
400
5000
85
380
0~650
246
5000
48.7
200
220
0~400
500
6000
103
380
0~650
308
6000
60
250
220
0~400
625
7100
125
380
0~650
385
7100
73
315
220
0~400
788
8500
155
380
0~650
485
8500
90
400
380
0~650
615
10000
109
6000
0~6300
63.5
10600
9.3
圖2
10000
0~10500
38.1
11200
5.8
500
380
0~650
769
11800
132
圖1
6000
0~6300
79.4
12500
11.2
圖2
10000
0~10500
47.6
13200
7.1
630
380
0~650
969
14000
165
圖1
6000
0~6300
100
15000
13.6
圖2
10000
0~10500
60
16000
8.8
800
380
0~650
1231
17000
200
圖1
6000
0~6300
127
18000
17
圖2
10000
0~10500
76.2
19000
10.6
表2(完)
額定容量
kVA
相數
頻率
Hz
額定輸
入電壓
V
輸出電
壓范圍
V
額定輸
出電流
A
總損耗
(75℃)
W
空載電流
A
繞組
聯結
圖
1000
1
50
380
0~650
1538
20000
243
圖1
6000
0~6300
159
21200
20.6
圖2
10000
0~10500
95.2
22400
12.8
20
3
50
380
0~650
17.8
1180
4.6
圖3
25
380
0~650
22.2
1400
5.6
31.5
380
0~650
28
1700
6.9
40
380
0~650
35.5
2000
8.5
50
380
0~650
44.4
2360
10.3
63
380
0~650
56
2800
12.5
80
380
0~650
71.1
3350
15.5
100
380
0~650
88.8
4000
19
125
380
0~650
111
4750
23
160
380
0~650
142
5600
28
200
380
0~650
178
6700
34.5
250
380
0~650
222
8000
42.5
315
380
0~650
280
9500
51.5
400
380
0~650
355
11200
63
500
380
0~650
444
13200
77.5
630
380
0~650
560
16000
95
6000
0~6300
57.7
17000
8
圖4
10000
0~10500
34.6
18000
5
800
380
0~650
711
19000
115
圖3
6000
0~6300
73.3
20000
9.8
圖4
10000
0~10500
44
21200
6.2
1000
380
0~650
888
22400
140
圖3
6000
0~6300
91.6
23600
11.8
圖4
10000
0~10500
55
25000
7.5
1250
380
0~650
1110
26500
175
圖3
6000
0~6300
115
28000
14.5
圖4
10000
0~10500
68.7
30000
9.3
1600
380
0~650
1421
31500
212
圖3
6000
0~6300
147
33500
18
圖4
10000
0~10500
88
35500
11.2
調壓器使用條件除應符合JB 8749—1998第5章的規定外,還應符合下列要求:
a) 戶內使用;
b) 不能并聯運行。
6 技術要求
6.1 結構
表3 干式風冷感應調壓器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額定容量
kVA
相數
頻率
Hz
額定輸
入電壓
V
輸出電
壓范圍
V
額定輸
出電流
A
總損耗
(75℃)
W
空載電流
A
繞組
聯結
圖
250
1
50
380
0~650
385
9000
92.5
圖1
315
485
10600
112
400
615
11200
122
500
769
13200
150
630
969
16000
185
400
3
50
380
0~650
355
14000
80
圖3
500
444
17000
97.5
630
560
18000
106
800
711
21200
128
1000
888
25000
160
注:表1~表3中按頻率50
Hz設計的調壓器,允許在60
Hz的頻率下運行,但調壓器仍按頻率50
Hz及相應的性
能參數進行考核。
調壓器的端子標志應與本標準圖1~圖4相一致,其余結構要求按JB 8749—1998中6.1的規定。
6.2 允許偏差
調壓器總損耗和空載電流的允許偏差按JB 8749—1998中6.2的規定。
6.3 絕緣水平
調壓器絕緣水平按JB
8749—1998中6.3的規定。
6.4 溫升
調壓器溫升按JB 8749—1998中6.4的規定。
6.5 操動機構
調壓器傳動機構的操作方式以電動為主,手動為輔,當調壓器扇形蝸輪轉到兩個極限位置時,限位開關應立即切斷伺服電動機的電源,使調壓器主軸停止轉動。若限位開關失靈,扇形蝸輪應與蝸桿脫離嚙合,以確保主軸停止轉動;當蝸桿反方向轉動時,扇形蝸輪應與蝸桿自動恢復嚙合,以使傳動機構投入正常工作。
6.6 輸出電壓范圍
6.6.1 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時,其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應不大于額定值的5%。
6.6.2 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,輸出端接以額定負載(功率因數為0.8滯后)時,其負載輸出電壓最大值允許較額定輸出電壓低2%。
6.7 輸出電壓不對稱度
三相調壓器在三相輸入電壓對稱且為額定值條件下,三相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的不對稱度應不大于1%。
6.8 輸出電壓特性
當輸入電壓為額定值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特性曲線應連續、平滑??蛰d輸出電壓特性曲線U20=
U20max
U20(V)
U20max
U20(y)
β(°)
β(°)
180
180
a)單相 b)三相
圖5 感應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特性曲線U20=f(β)
6.9 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
當調壓器輸入電壓為額定值且波形畸變率不大于2%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在5%~25%輸出電壓范圍內,其波形畸變率應不大于10%;在25%以上輸出電壓范圍內,其波形畸變率應不大于5%。
6.10 調壓時間
電動調壓時,調壓器空載輸出電壓從最小值調至最大值(或反之)所需時間應為1 min~1.5 min。
6.11 過載能力
在應急使用的特殊情況下,允許調壓器按表4過載(超過額定輸出電流)運行。
表4 過載能力
過 載 率 %
25
50
75
100
過載時間 min
干式自冷(AN)調壓器
40
20
10
5
干式風冷(AF)調壓器
80
40
20
10
油浸自冷(ONAN)調壓器
120
60
30
15
6.12 聲級水平
調壓器在空載運行時,聲級水平按制造廠和用戶協議確定。
7.1 試驗的一般要求
試驗的一般要求按JB
8749—1998中7.1的規定。
7.2 試驗項目
試驗分類按JB 8749—1998中7.2的規定。
例行試驗、型式試驗和特殊試驗的試驗項目見表5~表7。
表5 例行試驗
試 驗 項 目
技術要求條款
試驗方法條款
一般(外觀)檢查
6.1
7.3.1
繞組電阻測量及標志檢查
—
7.3.2
工頻耐壓試驗
6.3
7.3.3,7.3.5
感應耐壓試驗
6.3
7.3.4,7.3.5
操動機構試驗
6.5
7.3.6
空載試驗
6.2
7.3.7
負載試驗
6.2
7.3.8
表6 型式試驗
試 驗 項 目
技術要求條款
試驗方法條款
輸出電壓范圍試驗
6.6
7.3.9
輸出電壓不對稱度測定
6.7
7.3.10
輸出電壓特性試驗
6.8
7.3.11
輸出電壓波形畸變率測定
6.9
7.3.12
調壓時間測定
6.10
7.3.13
溫升試驗
6.4
7.3.14
表7 特殊試驗
試 驗 項 目
技 術 要 求 條 款
試驗方法條款
過載能力試驗
6.11
7.3.15
聲級測定
6.12
7.3.16
7.3 試驗方法
除本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外,其余按JB 8749—1998中7.3的規定。
7.3.1 一般(外觀)檢查
一般(外觀)檢查按JB
8749—1998中7.3.1的規定。
7.3.2 繞組電阻測量及標志檢查
繞組電阻測量按JB 8749—1998中7.3.2的規定。
通過電阻測量,確認輸入、輸出端標志與圖1~圖4的一致性。
7.3.3 工頻耐壓試驗
工頻耐壓試驗前,先測量調壓器繞組的絕緣電阻,其值應符合表8的規定。
表8 絕緣電阻參考值
冷卻方式
干式自冷、干式風冷
油 浸 自 冷
電壓級次 kV
1
3
6
10
1
3
6
10
絕緣電阻 MΩ
10
20
30
50
20
30
50
100
絕緣電阻值僅作工頻耐壓試驗時參考,但不作考核。
工頻耐壓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3的規定。
7.3.4 感應耐壓試驗
感應耐壓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4的規定。
注:允許以額定頻率、1.3倍額定輸入電壓、歷時5
min的感應耐壓試驗代替。
7.3.5 重復的絕緣試驗
重復的絕緣試驗按JB
8749—1998中7.3.5的規定。
7.3.6 操動機構試驗
操動機構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6的規定。
7.3.7 空載試驗
空載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7的規定。
a) 測量數據
U0——輸入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,V;
I0——空載電流,A;
P0——空載損耗,W;
U20min——空載輸出電壓最小值(三相為線電壓),V;
U20max——空載輸出電壓最大值(三相為線電壓),V;
t0——空載試驗時的環境溫度,℃。
b) 數據折算
當輸入電壓U0不等于額定輸入電壓U1N時,還應按以下公式進行折算:
7.3.8 負載試驗
負載試驗按JB 8749—1998中7.3.8的規定。
a) 測量數據
US——阻抗電壓(三相為線電壓),V;
I1S——輸入電流,
前 言
1 范圍
2 引用標準
3 定義
4 產品型號、冷卻方式的標志、基本規格及性能參數
調壓器繞組聯結圖應符合圖1~圖4的規定。
5 使用條件
f(β)見圖5。β為調壓器轉子繞組對定子繞組相對角位移α(電角度)的補角。當兩繞組極性相反時,α=180°,β=0°,空載輸出電壓為最小值U20min;當兩繞組極性相同時,α=0°,β=180°,空載輸出電壓達到最大值U20max。
7 試驗
=I0(U1N/U0) A
=P0(U1N/U0)2 W
′=U20min(U1N/U0) V
′=U20max(U1N/U0) V